(文:吳宜靜/全文轉載自台灣地球日,原文標題:夏天想消暑卻沒有西瓜可以吃?為什麼我們不能失去蜜蜂)
自1970年以來,人類已經消滅了60%野生動物。 |
2006年陸續傳出蜂群集體失蹤、死亡數以百萬計的蜂巢崩壞、大量蜜蜂離奇死亡的消息。近十年間,美國及歐洲的養蜂者紛紛表示,每年蜂巢的數量至少已減少30%。這個比例已超出蜂類長期持續生存的正常數值。極度不尋常的現象,讓蜂農感到恐慌,也讓生物和農業研究領域的科學人成了偵探,上窮碧落下黃泉做調查,甚至在蜜蜂身上安裝了感應器,企圖了解蜂兒究竟去了哪裡,殺蟲劑、寄生蟲、細菌、病毒、沙塵暴、電磁波、氣候暖化都曾經被推測是可能的原因。
蜜蜂不見了,然後呢?
蜜蜂不見了,究竟有什麼好著急?那麼......你可以想像走進菜市場或超級市場,卻發現熟悉的食物消失了大半嗎?夏天想要消暑卻沒有西瓜可以吃、冬天煮不出一碗暖心的南瓜濃湯、中秋節吃不到文旦、三餐吃不到炒高麗菜、芭樂只拿來當形容詞、心情不好再也吃不到撫慰人心的巧克力、蘿蔔糕裡面沒有蘿蔔......。幾乎所有水果和多數蔬菜都仰賴蜂類(及其他昆蟲)授粉,全球有將近75%的糧食作物靠蜜蜂授粉,藉由蜂類授粉的穀物占全球食物產量的35%。一旦我們失去了蜜蜂,就等於失去了大半的食物來源。
除此之外,蜂類不僅是透過授粉提供人類食物而已。在生態系中,蜂類還扮演捕食或寄生等等生態功能的角色,很多動物也必須要依靠蜂類才能生存,牠們的食物必須仰賴昆蟲授粉──包括堅果、莓果、種子、水果等等。授粉不僅僅在於提供其他生物食物的來源,同時更促使花朵生長,讓花叢可以成為鳥類和其他昆蟲的棲息處,開花植物並且進一步提供人類的糧食、牧草、藥物和材料等原料。
蜂類授粉帶來的效益,不僅提供生物的食物來源,花朵也是鳥和昆蟲的棲息所在。
圖片來源:Danny Perez Photography(CC BY-NC-ND 2.0)
是誰施了魔術把蜜蜂變不見?
儘管我們平常都習慣用「蜜蜂」來稱呼蜂類 [1] ,其實,全世界有超過2萬種的蜂,會釀蜂蜜的蜜蜂 (honey bee)只有11種,為數更多的還有熊蜂(bumble bee)、木蜂(carpenter bee)、地花蜂(Mining Bee)及壁蜂(Mason Bee)等等。台灣人在戶外活動,常常害怕被虎蜂螫,但其實世界上多數的蜂類是沒有螫針而無法螫人的。
蜂類生活在世界上各種氣候帶中,從歐洲的森林到非洲的沙漠,甚至是在北極圈內,都能看到蜂的蹤影。不同於蜜蜂會住在蜂巢裡面,更多的蜂類居住在各種不同的環境裡,例如樹間/樹洞、岩石縫隙、坑洞,或是挖土石「穴居」在地底。
熊蜂。圖片來源:Laura Pontiggia via flickr(CC BY-NC-ND 2.0)
那麼,曾經分佈廣大、種類眾多的蜂類,到底去了哪裡了呢?科學家們經過多年的追查,歸納出以下幾種原因:
1. 農藥(殺菌劑、除草劑等)大量使用;
2. 支離破碎的棲息地;
3. 蜂群崩壞症候群(Colony Collapse Disorder)[2]
4. 氣候變遷 [3]
農藥大爆發,將蜜蜂逼得走投無路
2006年以來,北美與歐洲的養蜂人每年損失1/3的蜂群。多項研究不約而同地發現:農藥與蜂群消失有關。
「當我發現英國典型的農田裡用了多少化學藥液時,我大吃了一驚。那時我們正在調查英國境內農藥對蜜蜂的影響,考察了25塊於2012~2013生長季節種植冬油菜或冬小麥的田地。每塊田的農藥施用名單都長得嚇人。」英國薩塞克斯大學生物學教授戴夫•古爾森(Dave Goulson)訝異於這個發現。
新菸鹼農藥被廣泛應用在農作物上,例如油菜。圖片來源:Martin Nikolaj Christensen CC BY-NC-ND 2.0
自1940年代,濫用農藥的程度已經把蜜蜂逼到走投無路。為了確保農地的收穫,現代農業普遍使用農藥,將不利於作物生長的細菌、雜草、昆蟲消滅;為了確保植物頭好壯壯且按照計畫成熟,植物生長調節激素[4](人們通常稱它為生長激素)也開始被應用在農作上。
新菸鹼農藥的使用,讓蜂兒變得挑食又健忘
解密蜂類大量消失,近年來被科學家們討論得最熱烈的就是「新菸鹼類」[5]農藥。研究發現,蜂類吸取新菸鹼類的「益達胺」之後,將會喪失部分的學習與記憶力,例如:忘了回巢,忘了用跳舞(waggle dance)來通知同巢夥伴前往覓食;變得偏愛高甜度的花蜜,使得牠們帶回巢裡的養分大幅減少;甚至讓牠們的行為像是醉漢一般失控。更不妙的是,蜂類不但不懂得避開農藥,甚至還對新菸鹼類農藥上癮!新菸鹼類農藥跟尼古丁作用類似,能讓含有這些物質的食物變得較吸引人,使得蜂類沈迷其中。
蜂類的衰亡,終於水落石出,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審視超過1500份科學研究後,明確指出新菸鹼農藥「益達胺」(imidacloprid)[6]、「可尼丁」(clothianidin)和「賽速安」(thiamethoxam)就是主要的兇手。連沒有施灑農藥的鄰近農地植物,也可能沾染了類尼古丁粉塵。2018年五月,歐盟通過全面禁用以上三種新菸鹼類農藥,並於當年年底生效。
新菸鹼農藥大量使用,是將蜜蜂逼上絕路的主因之一。圖片來源:Jack Zalium via flickr(CC BY-NC-ND 2.0)
然而,上述被歐盟禁用的三種新菸鹼類農藥,目前在台灣仍是合法使用在油菜、高麗菜、花椰菜、枸杞、冬瓜、香蕉、可可、木瓜、芭樂、柑桔類等等不勝枚舉的作物種植之上......。我們真的想吃用這種方式生產出來的食物嗎?噴灑這些農藥,是為了對抗蟲害,還是「萬一不噴,如果蟲來了怎麼辦?」的預防性噴灑呢?
現在,是時候可以重新思考蜂類的可貴和我們的飲食習慣了。農藥殺死開花植物和蜜蜂,生物因為少了蜜蜂授粉而失去食物和家園,人類的食物種類也將減少三分之二。生態危機就是糧食危機,在環環相扣的生態系中,人類僅是其一而已。
三種新菸鹼農藥於2018年底全面禁用,但在台灣人被合法用於柑桔類等作物上。圖片來源:George Socka(CC BY-NC-ND 2.0)
∎ 參考資料:
- 除草劑破壞蜜蜂腸道好菌 研究再揭孟山都農藥害處
- 研究:為挽救蜜蜂的二代農藥「速殺氟」會扼殺熊蜂後代
- 台灣常見昆蟲授粉作物
- 蜂情萬種——蜂類大不同,原來蜜蜂不是唯一
- 農藥大轟炸 現代農業迫蜜蜂走投無路
- 蜂群消失之謎:常用農藥讓蜜蜂挑食 不愛跳舞
- 新菸鹼類殺蟲劑「會上癮」 研究證實致蜂群消失
- 全球生態危機 研究:每年消失2種授粉動物
- 2007國際回顧:全球蜂群消失事件 農業拉警報
∎ 延伸閱讀:
- 蜜蜂是生態系不可或缺要角,近年卻慘遭滅門
- 類尼古丁農藥危害蜜蜂│歐盟計畫田間永久禁用
- 研究:常見殺蟲劑恐危害腦部 歐盟要求嚴訂標準
- 無法搖下花粉採蜜 研究:新菸鹼類農藥阻蜜蜂「嗡嗡嗡」
- 全球抽檢! 75%蜂蜜樣品竟都驗出殺蟲劑
∎ 註釋:
[1] 中文一般並未將bee與wasp的使用區分開,因此容易導致名稱的混淆,即使兇猛如虎頭蜂的物種,也經常與較溫馴的蜜蜂混用。
[2] 泛指一個蜂群突然之間完全崩解的現象。蜂群可能因為疾病,或者體力耗盡、迷失方向,最後死在野外。
[3] 報導引述《科學》期刊上一份研究指出,北美和歐洲南部的熊蜂已大量減少,更因氣候變遷而快速消失。
[4] 包括植物生長促進劑、植物生長延緩劑、植物生長抑製劑三類。
[5] 主要指內含新種尼古丁系的物質,其作用類似於香菸所含的尼古丁因此以此命名。尼古丁是一種急性毒,毒性之強不下於氰化鉀。新菸鹼類農藥是世界各地最常使用的殺蟲劑,主要有七種:達特南(Dinotefuran)、賽速安(Thiamethoxam)、賽果培(Thiacloprid)、烯啶蟲胺(Nitenpyram)、益達胺(Imidacloprid)、亞滅培(Acetamiprid)、可尼丁(clothianidin)。
[6] 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曾指出,新菸鹼類(neonicotinoids)「益達胺」可能對胎兒的腦部發展產生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