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整理/張愛玲 農友分享/謝富羽 圖片提供/直接跟農夫買、謝富羽)
菊花茶對身體益處多多,不少人會選擇添加枸杞、紅棗、決明子與菊花複方沖泡飲用
現代人高度用眼,乾澀不舒服已是現代文明病。老祖宗從大自然找解方,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在其著作《本草綱目》中記載:「菊花性甘、味寒,具有散風熱、平肝名目、清熱解毒」;若從當代醫學來看,菊花含有「倍半萜類化合物」(Sesquiterpenes),可抗氧化,不含咖啡因的杭菊茶,對3C族及壓力山大的忙碌上班族、徹夜閱讀的考生,不失為天然的保養選擇。
綜觀台灣市場上超過九成以上的杭菊,產地皆來自中國大陸。面對海運倉管的高度不穩定性,加上農藥殘存或燻硫過量等疑慮,消費者難免不知該如何挑選。
帶著台灣無毒栽種的杭菊前往法國比賽,謝富羽(中)榮獲最高殊榮「花茶類特別獎」肯定
台灣百大青農七年級生的謝富羽,他是第一位取得杭菊產銷履歷認證的農戶,2019年更代表台灣參加由法國「農產品加值協會」(AVPA)舉辦的第二屆「國際茶葉大賽」,獲得最高殊榮「花茶類特別獎」的肯定。堪稱花茶界台灣之光的他,提出以下選購杭菊的三大原則,讓消費者買得安心、喝得放心!
❶ 第1招:外觀 ─ 白菊好?黃菊好?色澤鮮豔度要合理
全台杭菊主要產地位於苗栗銅鑼,約於民國45年引進試種,經多年的栽培改良,目前品種有「臺灣杭菊1號」(又稱白雪)和「臺灣杭菊2號」(又稱黃金菊)。究竟兩者有何差異?根據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副教授施純全指出,「杭白菊」味甘清香,清熱且適合3C族與高閱讀需求的族群;「杭黃菊」味道濃郁,疏散風熱效用比較好。「兩者都有支持的消費族群,視個人口感偏好去挑選即可。」謝富羽提醒,黃菊用量須較白菊減少五成,約500c.c的熱水可沖泡黃菊8~10朵。
在外觀顏色上,黃金菊鮮豔的花色在採收後超過六個月以上,就會隨著花青素的分解而慢慢自然褪色。「有些廠商為了增豔、防腐,合法添加漂白劑、二氧化硫去做燻蒸處理。如果存放很久的杭菊還很豔黃,這樣的顏色就不太合理,有可能是使用超乎法規的劑量。」謝富羽建議,民眾在沖泡時先將第一泡茶湯倒掉,可去除二氧化硫等物質,或者選購具有台灣產銷履歷認證,無農藥檢出、無燻硫的杭菊更加安心。購買時,也儘量購買一年內能喝完的份量即可,既新鮮且色澤狀態也最佳。
❷ 第2招:香氣 ─ 清新濃郁兩相宜~忌刺鼻異味
白菊清雅、黃菊厚重,兩者在氣味上各有千秋
杭白菊氣味比較淡雅內斂,像春日晨露中的花朵,清新香氣令人放鬆感官。相比之下,杭黃菊的氣味較為濃郁、更具層次感的花香,香氣中帶有一點微苦味或草本的濃厚氣味,給人一種較強烈的感官刺激,適合喜歡菊味十足或追求藥用價值的人飲用。
購買杭菊可細心聞其氣味,若帶有刺鼻硫磺味或酸苦氣味,就要留心可能會有漂白劑、二氧化硫過量殘存的問題;若聞到帶有霉味,則需細心翻找檢查,是否有花瓣顏色黯淡、發霉長出黑點或長毛的情況。
❸ 第3招:乾燥度 ─ 杭菊從栽種到保存,都要維持乾燥
杭菊經萎凋約24小時大量脫水後,才能送進電熱烘乾
杭菊是一種怕水怕澇的農作物,雨水長時間打在花瓣上,易造成水傷、變黑。約每年11月中下旬,杭菊完全盛開後開始採摘,待中午露水散去後,採摘工趕緊將飽滿綻放的杭菊,一朵一朵手工摘下,在架上萎凋24小時後,再放入電熱烘乾機中進行烘乾。
「烘乾的火候,決定了杭菊的賣相。」謝富羽初期在乾燥度掌握上不斷摸索,他發現採收時下雨或萎凋時間沒做好,都會影響烘乾的時長與溫度控制。烘乾過程也要注意溼度的變化,要等溼度降低才能提升溫度,若烘乾熱度升得太高、水分脫離太快,都會讓花瓣顏色褐化變得不好看,或者直接烤乾、脆化。
無毒杭菊歷經八個月的成長,堅持手工採烘、不燻硫,包裝成罐未拆封最多可保存兩年,開封後建議儘快使用,平日可放冰箱冷藏或冷凍保存,以減少與空氣濕度接觸的時間。若發現開始發黑變軟、出現霉點或長出蟲子,請勿繼續使用,以免越喝越傷身。
西方人習慣飲用洋甘菊茶,東方自古青睞杭菊,謝富羽秉持「杭菊比洋甘菊好喝」這個信念出國參賽,一舉讓世界看到了台灣杭菊的高品質與迷人風味。他認為,品飲菊花茶如同品酒,都要「觀其色、聞其香、品其味」。每日飲一杯杭菊茶,不僅能緩解身心的壓力,還能感受到這朵歷史悠久的小花,所帶來的優雅平和與靜謐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