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口呂文化廚房創辦人-騰威、佩儀為了還原記憶中的粽香,精準計算米粒的吸水程度,輔以費工的炒製讓食材扎實入味,最後再以藺草繩手工編綁,有如用緞帶把媽媽的愛包裹成情深義重的禮物。非常適合與最愛的家人一同分享,或贈送給懷念兒時農家古早味、共同關心土地的好朋友。職人的用心包粽,讓許多思鄉遊子感動回饋:「不計成本的好食材就像媽媽親手包的粽子!竟然可以再次品嘗到!」
精心挑選友善食材,每一口都吃的到安心與感動
只要吃過夥伴-騰威、佩儀的粽子,就會知道食材用料之好。他們選用池上有機圓糯米,搭配多間米其林餐廳指定選用的花田喜彘帶皮五花豬肉,而肉粽中的靈魂-鹹鴨蛋黃,則是選用國內友善飼養快樂鴨的鹹蛋黃,賦予粽子好滿足的鬆軟鹹香。而粽子配料用的也不手軟,那滋味濃厚的有機乾香菇,以及來自宜蘭外海、無染色無漂白的海味蝦米,搭配以友善種植蒜頭、紅蔥頭與天然純釀造的豆油伯缸底醬油一起炒製而成的特製滷汁,眾多安心、高品質食材疊加起粽子的份量與心意,每一口都讓人珍惜。以科學數據法掌握黃金比例風味,還原家鄉味
做出一顆粽子不難,難的是如何讓每一批粽子都保由口感水準。原因在於每期的圓糯米生長環境、儲藏條件不盡相同,而含水量差異造成口感各異。為了穩定品質,讓饕客年年懷念家的味道,佩儀每年製作前都會花大把時間測試圓糯米,了解其吸水程度。首先會將圓糯米用清水浸泡三小時而後瀝乾、秤重,若不足重量標準,便會加入滷汁、料理米酒讓米粒吸足水分,達標後就能煮出粒粒分明且不論熱吃或冷吃都能保有的Q軟口感。推廣台灣農村米食,傳承記憶中媽媽的味道
「我們想守護台灣米食文化,因為這些食物的香氣與口感,都是我們這一代與上一代連結的重要記憶。如果哪一天因為飲食西化,我們米愈吃愈少,我們的下一代的味覺就會停留在快餐與速食,他們會不會不知道甚麼是家的味道?也無從懷念起食物中那屬於媽媽的味道。」兩夫妻說道。製作米食花費時間遠遠大於西式烘焙,騰威、佩儀年年堅持跟著節氣做粽,更在大溪三合院開辦米食手作課程,希望號召認同台灣文化、土地價值的夥伴,也希望新一代的孩子們也能跟自家的孩子一樣,吵著吃飯,說著:「那是我媽媽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