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藥施用量每公頃平均17公噸,為世界平均施用量的4倍,每公頃除草劑用量平均為4.22公斤,約是法、德的3倍。走訪台灣鄉鎮的過程中,我們心痛於土地的傷害、也遇過無數農家長輩因農藥中毒或致癌,
所以2010成為網路上第一個用為農業發聲的FB社群、到2014年成為致力永續為台灣解決問題的社會企業,我們始終以「改善環境」為初衷。
截至2020年,台灣有機與友善耕作種植面積僅占整體農耕面積之1.95%,
我們其實可以只選擇已達有機的作物銷售、或銷售進口有機產品,
但我們認為,讓近2%的本土農友堅持善待環境,更要陪伴的是98%轉型,才會創造真正的改變。
因此我們以「減藥→減少殘留→達成農藥零檢出→全程無農藥栽培→轉型有機」為核心陪伴流程,
耗費許多心思與農友反覆訪談確認理念、簽訂友善環境為指標的合約、引薦友善農耕專家給生產者、媒合已經達成無農藥的農友教學欲轉型農友、訂定嚴格於衛服部公告農藥施用數倍但可達成的安全標準,
與農友們共同攜手,創造台灣環境的改變。
而唯有消費者用行動牽手參與,真正個環境改革才會發生,我們不能沒有你,請一起來!
嚴選大綱: 本土農產品優先、中小型生產者優先、友善環境耕作優先,落實陪伴轉型,並堅持資訊誠實揭露、公開透明。
農產嚴選標準
一、鮮果食蔬
【第一類】
符合政府法規之「有機農產品」或「有機轉型期農產品」、「友善環境耕作」之農作品。
【第二類】
栽種過程完全不使用化學農藥、化肥、除草劑,並檢附第三方農藥殘留381項檢驗報告達零殘留。而未申請「有機農產品驗證」、「友善環境耕作」之農作品。
【第三類】
符合直接跟農夫買「減藥栽培」認定標準之農作品,並遵循植物保護手冊之合法用藥或肥料,並檢附第三方農藥殘留381項檢驗報告,且不得施用除草劑。
•減藥栽培基本準則: 農藥殘留量低於政府公告殘留量之十分之一以下、三種以下藥物殘留。
•減藥栽培特殊放寬準則:
因應氣候劇烈變化成常態,台灣水資源嚴重匱乏,為秉持「跟農夫站在一起」之核心理念,針對部分無農藥管理極度困難之作物,農藥殘留量皆調整為「低於政府公告殘留量之三分之一以下、六種以下藥物殘留」,若因「極端氣候」或「藥物分裂」影響,則酌以放寬至「低於政府公告殘留量之二分之一以下、八種以下藥物殘留」,如下列作物:蘋果、桃、荔枝、蓮霧、葡萄、芒果、柿子、釋迦、網紋瓜、龍眼、柑橘。
以上紀錄最新更新日2022年4月14日,於2022年4月15日起公告並執行且產品頁面將如實說明農藥殘留標準,透明呈現其檢驗報告。
二、農產加工
• 原物料、調味料均可溯源,且原料不含基改作物
• 不含人工調味劑、調味香精 • 添加物完全符合食品法規 • 符合一般食品衛生標準 • 農友自行加工商品須附相關檢驗(大腸桿菌、大腸桿菌群)永續水產
一、養殖水產
• 養殖周遭環境不施用除草劑
• 不使用非法水產育成飼料 • 以不抽取地下水為優先,如因特殊因素需使用,會詳細說明原因 • 不施用水產動物用藥為優先,如必要使用,須符合「水產品動物用藥品使用規範」並附殘留檢驗 • 低溫環境處理漁獲、急速冷凍保鮮、不添加任何化學保質藥劑(防腐劑、殺菌劑、漂白劑)二、捕撈水產
• 以台灣海域捕撈之水產品為優先
• 符合非IUU(Illegal 非法漁業、Unreported 未報告漁業、Unregulated 未受規範漁業)之合法漁獲 • 低溫環境處理漁獲、急速冷凍保鮮、不添加任何化學保質藥劑(防腐劑、殺菌劑、漂白劑) • 以「台灣海鮮選擇指南」之建議食用物種為優先,如產品有加入「RFI責任漁業指標評分系統」,則以 3.5分以下為優先註:RFI分數介於1.0~5.0之間,分數越低代表對永續的衝擊也越低
三、水產加工
• 水產主原料均符合上述養殖或捕撈標準
• 原物料、調味料均可溯源,且植物性原料不含基改作物 • 以不添加化學保質藥劑(防腐劑、殺菌劑、漂白劑)、無食品添加物、無人工調味劑為優先,如因食品安全因素必要使用,需完全符合食品添加物使用規範及限量暨規格標準安心肉品
一、養殖肉品
• 飼養周遭環境不施用除草劑
• 不使用非法育成飼料 • 拒絕籠飼及非人道飼養方式 • 須檢附動物用藥殘留檢驗 • 合法登記與合法宰殺(流程) • 不添加任何化學保質藥劑(防腐劑、殺菌劑、漂白劑)二、肉品加工
• 肉品主原料均符合上述養殖標準
• 原物料、調味料均可溯源,且植物性原料不含基改作物 • 以不添加化學保質藥劑(防腐劑、殺菌劑、漂白劑)、無食品添加物、無人工調味劑為優先,如因食品安全因素必要使用,需完全符合食品添加物使用規範及限量暨規格標準 • 生產者自製商品須附生菌數檢驗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