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子地瓜品種為『鳴門金時』,是日本德島縣著名農產。特徵為紫皮、金黃色果肉,甜度與香氣高,纖維較別品種地瓜細,因此口感特別綿密,媲美栗子的口感與香氣,蒸、烤、烘焙都很美味。 職農-洪箱在苗栗灣寶以有機的方式種植白蘿蔔、地瓜和西瓜等作物,已有十多年的栽種經驗,是台灣有機耕作的先驅。不施化肥的栗子地瓜雖然生長期較長且產量少,但其特有的栗子香氣和紮實微Q的口感,只要是吃過的人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親朋好友之間頗受好評! 「農人就要看顧土地」,在政策的推廣下,洪箱從2002年率先在灣寶開始轉型為有機耕作。先是利用苦土石灰來中和因長年施用化肥導致的土壤酸化情形,再噴灑益菌來進一步改善土壤品質、降低病蟲害。早期農民總是根據農藥行的推薦來噴藥,常常一次都噴六七種藥,到最後也記不得到底噴過了那些。洪箱回想起那時的耕作方式,根本就是在毒害土地!「既然要愛護自己的家鄉,就該對腳下的土地好一點」。藉由改善土質、學習生物防治技術,洪箱慢慢地讓家鄉的土地回復生機,也提升了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在耕作之外,洪箱同時也是推行公民運動的劃時代人物。在社運圈被封為「農村女俠」的洪箱,曾透過凝聚地方意識和不斷的溝通奔走,在1996年擋下了「竹科四期」開發案、2011年阻止了「後龍科技園區」開發案。這些開發案件都企圖將灣寶的良田轉為建地,不只不符合公眾利益,更剝奪了當地農人的生計、加速農村的崩解,忽視農村在保障糧食安全和維護生態環境上的價值。在成功守護家園後,洪箱仍持續的四處奔走為農民發聲,除了感念當時各界的援助,也希望能翻轉農民的弱勢,喚醒社會大眾對農村和農業的重視。 夾在山與海之間的灣寶社區,放眼過去,盡是大片大片田野的鄉村景致。已掌握耕作要領的洪箱,多年來透過分享設備和技術,在社區組織起了共耕隊,招集親朋好友以友善的方式共同來耕作,擴大種植面積,進一步吸引有興趣的青年投入務農。期許透過互助和共享,能傳承、延續農村的生命力。 拜訪的過程中常可以感受到洪箱對土地流露出的深刻情感,那份人與土地的連結,好似那些以友善方式種植的作物,是以深深的根緊緊的繫在土地上。年近七十的他仍神采奕奕,興奮的分享這幾年在灣寶推行起的食農活動。洪箱希望透過實際的農地走踏,讓大眾更認識這片世代滋養自己和家人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