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LINE好友,領取3%新朋友援農購物金
馬上領取→

別再將櫛瓜錯認成小黃瓜!認識歐洲人不可或缺的夢幻食材

識食


(撰文/攝影:直接跟農夫買|諮詢單位:台南區農業改良場)


常逛超市的朋友,一定有在架上看過一盒寫著「櫛瓜」的蔬果,深綠色外皮、細長狀的外型,乍看之下讓人容易將它誤以為是小黃瓜,不過你若買回家,只要一下刀,就能感受到櫛瓜肉質的柔嫩與細緻,與小黃瓜的清脆形成強烈對比。


🥒西餐裡最出色的配角,憑的不只風味,還有低熱量!


(櫛瓜花盛開於清晨時刻,是在西餐廳常見的高端食材)

櫛瓜在台灣的中文學名叫做「夏南瓜(summer squash)」,名符其實為美洲南瓜的一種,但櫛瓜最佳生長溫度介於攝氏18至25度,台灣平地夏季的高溫其實並不適合櫛瓜生長,反而在春秋兩季的產量較高。

有些人對櫛瓜的初相識,是來自於西式餐廳的主廚巧手之下,由於櫛瓜口感柔嫩多汁,口味清爽沒有太過突出的氣味,在各種料理中都能巧妙地融入,尤其深綠色的外皮,更能增添菜色的視覺豐富度。

除了外型及風味以外,櫛瓜之所以會成為歐洲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材,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櫛瓜低熱量的特色!根據食藥署的資料庫顯示,每100克綠櫛瓜只有11大卡的熱量及1.8克的總碳水化合物,但卻擁有0.9克的膳食纖維,在The World's Healthiest Foods網站的GI值(升醣指數)評測中,更被歸類為「Very Low」的蔬菜,相較於其他瓜類,更適合做為健身族及減脂瘦身民眾食用的蔬果。

(在瓜果類蔬菜中,櫛瓜具低熱量、低糖質的特點)

綠櫛瓜、黃櫛瓜,你愛哪種瓜?


(照片來源:台南區農業改良場)

除了深綠色果皮的綠櫛瓜,偶爾也會在市面上看到一些淺綠色,甚至是黃色、條紋狀的櫛瓜,由於櫛瓜最大剋星「白粉病」是透過空氣傳播孢子,無法透過肉眼察覺甚至預先阻斷,在防治上需要耗費許多人力及資材成本,因此目前台灣較多種植抗白粉病特佳的台南1號及台南4號,兩者分別為深綠色及亮黃色果皮。

不同品種的櫛瓜其實大同小異,除了外觀表皮的不同以外,相等規格的黃皮櫛瓜會稍稍輕於綠皮櫛瓜,口感上綠皮櫛瓜也相對紮實一些,也因為黃皮櫛瓜的外皮亮麗,冷藏一段時間後稍微趨於黯淡後,容易讓人有不新鮮的視覺感受,因此深綠色表皮仍是目前最受消費者喜愛的櫛瓜。


📽同場加映—Q&A


近幾年櫛瓜風潮在東方國家興起,也漸漸走入台灣人的餐桌上,不只西式,還要教你簡單做出中式櫛瓜料理!(點我看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