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優良蛋白質的花腹鯖僅含3%脂肪,薄鹽醃漬更顯鮮美
我們常吃到的多為進口挪威鯖魚,屬於大西洋鯖,因產地氣候寒冷導致魚身脂肪含量高(約15-16%),為降低過重油膩感,故多以鹽漬處理。而台灣沿近海捕撈的鯖魚,品種為花腹鯖,僅含約3%脂肪更健康,可處理成無調味無添加的原味鯖魚片,或以少量薄鹽淺漬,引出瘦肉鮮美滋味,更能品出鯖魚獨特口感與香氣!花腹鯖魚含有豐富OMEGA-3、DHA、EPA及優良蛋白質,是適合酌量食用的平價海魚,也是相當好料理的廚房常備食材。 原味鯖魚片可用黑豆蔭豉清蒸、煮海鮮炊飯,或以番茄或薑汁醬油紅燒,吃法多樣豐富;薄鹽鯖魚片特別推薦搭配去骨雞腿排或雞胸肉,切丁做成低鹽版鹹魚雞粒炒飯,也適合乾煎、燒烤,魚皮酥香、魚身鮮美,搭配白飯超對味!
在地生產、食物里程短,保留鯖魚多汁與營養
背部黑色條紋曲折,魚肚則有細微小斑點的花腹鯖,是台灣沿近海漁撈量最大的魚種,以浮游性甲殼類及小型魚類為主食,族群數量相對多且生長速度快,一年四季皆有(*註),在台灣東西兩岸中部以北海域都可發現,但以湧升流旺盛的東北海域、尤以宜蘭南方澳為最主要生產基地。台灣鯖魚水分含量高不適合反覆解凍處理,而在地生產,食物里程極短,可在捕撈8小時內完成入廠、ISO/CAS加工處理,一次凍結不反覆解凍,完整保留台灣鯖魚多汁口感與養份。推動責任漁業指標RFI,讓消費者參與友善水產品選擇
不論陸地或海洋資源,<直接跟農夫買>都希望和您一起透過更友善的消費,善待環境,因此選擇與理念相同的湧升海洋合作。由創辦人徐承堉先生帶領的「湧升海洋」團隊,致力推動沿近海卸魚申報制度,及責任漁業指標RFI,其配合的漁業夥伴所捕撈之所有水產品皆須如實申報,並以物種的食物階層、資源回復力、瀕危性、管理現況、生產方式等五方向,經科學綜合評估計算,簡化出一個介於1-5之間的分數,數字越小代表其水產品對環境越友善。透過這些重要基礎數據,來掌握真實海洋資源現況,避免濫捕。資源永續,你我都是關鍵。在享用美味漁鮮的同時,讓我們也為海洋的未來盡一份心力吧!
*註:鯖魚家族屬表層洄游性魚類,趨光性強且有群聚特性,目前主要以扒網(三腳虎)捕撈;鯖魚雖然全年都有,但依據2004年漁業署頒訂〈鯖鰺漁業管理辦法〉及其2018年修訂之條文,根據漁船噸數限定遠近作業漁場,並規範可捕撈鯖鰺漁業資源牌照的船隻總量,每年6月及2月份約20多天及為禁漁期。夥伴湧升海洋嚴格遵守管理規定捕撈及申報,敬請您安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