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確的時節採收,更是美味的關鍵。武德分享道「我的鳳梨只作清明過後到梅雨季這段時間。清明後氣溫上升,鳳梨開始由酸轉甜、風味濃縮;五月梅雨開始後,鳳梨味就會被雨水稀釋了。」農友的金鑽在18個月的孕育後,只有為期1個月的最佳賞味期,彌足珍貴。
關廟囝仔見證家鄉環境變化,務農首重環境友善
自從關廟農民自台東引進鳳梨試種,受惠於當地日照充足、排水良好且土壤呈弱酸性的丘陵地,這黃澄澄的果實從此在關廟扎了根、融入了當地人的DNA。武德是吃著鳳梨長大的關廟囝仔,見證從家家戶戶大量使用除草劑和農藥化肥的年代,到現在開始陸續有意識的以人工除草取代除草劑,以數據合理化施用肥料和農藥。這些更永續的新一代耕作方案,讓原本總是紅通通裸露的坡地逐漸恢復綠意,也讓武德返鄉後就決定朝友善耕種邁進。科學化管理,以更永續的方式生產和照顧土地
「既然決心回來務農,就該走一條不一樣的路」武德多年前返鄉,就決定不使用除草劑,農藥也只在定植初期、幼苗易受心腐病感染的時候使用。「適合的環境下,鳳梨其實很強壯!」農友一語點出適地適種的重要。在數據化的管理下,肥料用量只需長輩傳統的七成。「不以過多化肥來膨風的鳳梨,才是好吃」除了金鑽鳳梨,武德也嘗試種植符合當地風土的作物,一顆顆的酪梨樹苗是他的新嘗試。謝謝武德的努力,持續找出一條能兼顧生產、生活和永續的道路,讓優質的果物能以更永續的方式滋養你我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