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在幼果時若遭受蟲咬將導致表皮外觀受損如圖,不影響風味喔!
這美味品種就發源於職農黃年炎與陳育仙的果園。特徵為籽小、果肉飽滿、甜蜜不膩口,唇齒間滿溢著釋迦獨有的香氣,仔細品嚐則帶有檸檬、香蕉風味,夏果細緻冬果軟Q,隨著季節感受大目釋迦的不同風情。
民國70年代年炎的父親黃振襲先生,在自家土種釋迦園裡發現,有顆釋迦樹結出的果實,與其他釋迦相比個頭明顯大了不少,本以為只是肥料施得多所造成,直到年炎在農改場服務的大哥拿自家釋迦賣給同事,一位研究員指出體型碩大是因為品種,而不是栽培方式,才為大目釋迦驗明正身,就此黃家一面種植大目釋迦,也提供種苗給其他農友,大目釋迦就在台東農民間流傳開來,於民國97年正式命名為台東二號(大目釋迦),也推動了台東釋迦產業的發展。
更值得一提的是,年炎從2015年就開始朝著減藥栽培努力。釋迦因甜度高、蟲兒愛食,是減藥栽培管理難度極高的果物,所以在減藥開始的幾年,園子裡的果實遭薊馬與葉螨啃食、收成奇慘無比,但年炎與育仙並未放棄,在農改場的建議下,採用噴水的方式,嘗試沖洗掉葉面與果實上的蟲兒,以達到物理防治效果減少用藥,但噴灑時機與水量卻也是一番學問,在不斷的嘗試下,終於在防治以及給予大目釋迦適當水分找到平衡,收成才逐漸平穩,幾年的堅持終於收到成果!
秉著善待土地的理念,年炎與育仙早已停用除草劑多年,採人工除草讓土地孕育自然養分,不足的部分以黃豆粕、花生粕為主的有機肥做為基肥,施於作物根部,並在結果期施予複合肥作為追肥增加營養。
每年釋迦授粉時期,年炎與育仙就像果園裡的畫家,拿著水彩筆在釋迦樹間穿梭著,為釋迦花授粉,等待天氣轉熱夏季來臨,樹上結實累累的釋迦目開溝黃,將父親手上發源的好吃大目釋迦,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