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傳統製法,無添加也能Q嫩好吃
無添加地瓜圓如何好吃帶Q感?夥伴-明和採用較耗時的傳統作法,先將一小塊「粿粹」放在水裡煮熟變成「粿母」,再將「粿母」和原本的「粿粹」一起混合攪拌,雖然較厚工,但能呈現食材的自然Q嫩口感,且完全不需要人工添加物!香氣滿分地瓜圓,採用友善環境的有機農法栽種而成
綿綿桑桑的紫心地瓜 ,亦是來自<直接跟農夫買>合作多年的老夥伴–吳進陽。他的地瓜深受吃遍各種地瓜的團隊夥伴好評,原因為:精心挑選健康的地瓜種苗,以有機肥和發酵液肥作補充營養,並搭配多田區輪作休耕的方式,讓大地休養生息、回復肥力。除了好品質,重視環境友善的進陽,堅持使用有機農法來呵護土地與地瓜,僅使用友善資材,如費洛蒙、蘇力菌與柑橘精油來抑制蟻象、螟蛾、毛蟲這些貪吃鬼,笑說:「我們都是吃蟲兒吃剩的!」但用愛呵護地利而長大的地瓜,吃過都將再三回味。透過有機加工支持友善耕作,用熱情使命克服挑戰
過往在各大食品廠的歷練,讓明和不自覺產生對食品領域的熱愛。年過半百後,期待投入更有意義且能展現自我價值的志業,因此投身有機加工品領域,並優先使用在地原料,只有台灣沒有或找不到有機等級,最終才選擇進口。但這條路不好走,不只成本高獲利小,一但遇到法規變動,可能得花錢重作包裝;另外原料取得也是大挑戰,坊間多使用取得方便的樹薯粉、地瓜粉來製作,但若要符合有機規範,只能以有機馬鈴薯澱粉替代,光差價就將近4倍之多,若原料出現變數又找不到替代方案,就得面臨斷貨風險……明和說:「挑戰很大,但支持我的是興趣、熱情與價值感,連休假我都在加工室忙碌、幫農夫們製作加工品。」透過加工,不只讓友善的農作品被更多人看見和支持,更鼓勵農人繼續朝友善環境耕作之路邁進,「每個人都做著擅長且熱愛的事情,就能創造整個產業正循環」。明和揉著地瓜圓熱情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