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種植密度,以徒手抓蟲搭配益菌面對大自然的蟲蟲挑戰
因勤於修枝,仁山果園中的玉荷包樹,樹形圓潤,主枝幹留有適度空隙,枝葉發展均勻、集中在外圍,如此一來,果實能均勻吸收陽光,枝葉間通風良好。六分地僅種植約100棵荔枝樹,刻意將植株間距離拉大,保持通風,自然降低病蟲害。對於最令人頭痛的荔枝椿象,仁山的防治方式是徒手抓,並搭配黑殭菌防治。長期徒手抓蟲讓仁山雙手及胸前都有被毒液噴到而受傷起水泡,讓我們很心疼。
而面對另一荔枝大敵:荔枝細蛾,仁山早期曾嘗試套網套並落實清園,希望能盡量降低危害。但農友發現在極端氣候下,日益升高的均溫讓細蛾快速繁衍、幾乎無法控制,在經歷2024年因蟲害嚴重完全無法採收後,農友改在初期以少量藥物防治,並測試以夜間綠光照射防治的效果。仁山希望透過調整耕作方式,在糧食生產和環境友善間,找出一個可以永續的模式。
藥劑師扛起鋤頭,落實科學化管理打造自然永續園地
樂觀爽朗的林仁山,原為市立醫院的藥劑師,民國82年辭去工作回到屏東萬丹務農,雖之前沒有務農經驗,但本著強烈的求知精神,前往高雄農改場受訓,並持續至屏科大進修,二十多年來始終如一,如今已成為條理分明、科學化管理的專業農民。目前仁山的果園裡鬱鬱蔥蔥,除了荔枝樹,還種植蘋果、柿子、蓮霧、蘋婆、紅龍果、桑葚、筆柿,甚至樹下還有一排金鑽鳳梨!「阿我就自己愛吃什麼就給它種一些啦!」仁山大笑著說。直接跟農夫買團隊拜訪那天,還嚐到仁山用自家種綠晶黃豆做的手工鹽滷豆花,搭配自製桑葚果醬,對土地友善的農人,得以享用自然餽贈的滋味。
「農業,是一個人與人之間『食』的信任。」仁山所追求的,不是只有產量與價格,而是給倚賴這自然環境的生物與人類,建造一個永續的生活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