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風土培育梨中之王,適地適種、完熟採收更香濃!
個頭碩大的雪梨,幾乎是水梨界體型最大的品種,又被稱為「梨中之王」。其肉質較蜜梨、新興梨來得粗獷質樸,但芳香感十足,甜中帶點微酸。其產期接近年節,又耐保存,相當適合送禮。含葡萄糖、果酸、鐵等多樣微量元素的雪梨營養豐富,果肉雪白、多汁且香氣宜人。雪梨是民國85年從日本引進的水梨品種,在台灣適合種植於海拔高、天冷的環境,但日本因春季太冷,需較早開始採收,雪梨來到台灣後,因生長溫度合宜,可以比在日本種植多在果樹上停留十餘天,其成熟度更高且風味更濃,如此造就了台灣雪梨的優勢。
產地拜訪時正值秋季,園區的梨子都已套上銀白色的果袋,不透明的袋子讓人不禁好奇果農是如何判斷雪梨最佳的採收時機。經驗老道的漢忠母親-寶李阿姨娓娓道來,表示同一個園區的果樹適合採收的時間每年都差不多,採收前也會先採樣試吃來確定品質,因此即使看不到果實,也能藉由經驗判斷最佳的採收時機。
由於對品質的堅持,漢忠都會等到雪梨在樹上足夠完熟後才採收。完熟的雪梨不只清脆多汁,其甜度和香氣也都會比一般提早採收的果實更充足。
農二代返鄉轉型,草生栽培、減藥護土讓山林生生不息
農友漢忠家的果園海拔約1800公尺,園區不施用除草劑、皆以人工方式除草,故整個園區草相豐富,多樣的草種穩固了坡地、涵養了水分,使整個果園土地走起來鬆軟有彈性。早年,漢忠的父母親皆按照農藥行建議配藥及施藥,也使用除草劑。轉機出現在民國104年,漢忠返家後帶進了新想法,一家人決定攜手轉型,種出對土地及人都好、能安心享用的水果。他們開始遵行農業部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的植物保護手冊改良管理方式,嚴格遵守用藥安全、停用除草劑、以農皂防治梨木蝨等蟲害、使用有機基肥,並於一月中旬剪枝完後,於葉面噴灑適量海藻素補足養分。
縱然因為雪梨等進口溫帶果樹,因台灣先天多濕多雨的氣候,未能做到全程無化學農藥栽培,在五、六月梅雨季節仍需噴藥來防治病蟲害,但在兩代互持互信之下,已經一起走向對自己、土地、消費者都更好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