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LINE好友,領取3%新朋友援農購物金
馬上領取→

我到底該吃 紅藜 或 藜麥?營養價值大解析

識食

(撰文/攝影:直接跟農夫買)


台灣紅藜」(Chenopodium formosanum Koidz)」屬於藜麥(Chenopodium quinoa)的一個品系,為台灣的原生種,已多年存在於屏東、台東原民的生活與慶典中,近年更因復耕紅藜,帶動許多部落傳統農作,更啟動屏東、台東地區許多友善農作的契作模式。

而紅藜的親戚-「藜麥」,原生於南美洲,有各色品系,最常見的有三個顏色:白、黑、紅,因此市面上常看見的「紅色藜麥」與「台灣紅藜」,名稱雖相近、顏色都為紅色系,卻各有不同起源與優點。


台灣紅藜 與 藜麥外型相似,但出穗點、結穗方式、產量皆不同


台灣紅藜 v.s. 紅色藜麥 營養各有優勢

「台灣紅藜」和「紅色藜麥」最大的不同在於,完熟的「台灣紅藜」籽實雖較小、但顏色濃烈,「帶殼紅藜」更保留外殼的機能性成分,如:抗氧化的總酚、甜菜色素、SOD(超氧歧化酶)與γ-胺基丁酸機能性營養,因高營養加上機能性成分的好處,被稱為「穀物的紅寶石」。而「紅藜麥」與其他色藜麥,成長期時外殼的繽紛色彩,會在採收時褪色灰化,難以保留外殼養分,因此較少人吃過「帶殼藜麥」。




可樂穀農場與屏東科技大學共同研究發現,無論是否經過脫殼,「台灣紅藜」含有較高平均比例的膳食纖維、蛋白質、鈣、鐵、維生素E與葉酸,「藜麥」則有較高的平均鋅含量。兩者都是營養優等生,不含膽固醇,具有14%的完全蛋白質、膳食纖維與人體基本必需的8種胺基酸,以及磷、硒、鉀、鋅、鍺及葉酸等重要元素,並且,兩者皆為「唯一一種單體可以滿足人類基本營養需求的食物」。

原生於南美的「藜麥」,在2011年經由<直接跟農夫買>的好夥伴–可樂穀創辦人 謝振昌引進來到台灣,歷經10代以上研究、選種、馴種、培育,終於在2015年找到了紅、黑、白藜麥最適合本地的大規模栽培方式,更蒐集了18種品系的藜麥繼續鑽研,幾乎成為紅藜藜麥的民間種子研究所。目前可樂穀農場在屏東、台東地區種植紅藜與藜麥,讓藜麥不需飄洋過海到我們的餐桌上。


紅藜 與 藜麥 營養比較表

  台灣紅藜 藜麥

澱粉(%)

50.3 59.4

膳食纖維(%)

14 11.8

蛋白質(%)

14.1 11.3

脂質(%)

3.2 3.9

鈣(ppm)

2523 565.1

鐵(ppm)

55.6 45.7

鉀(ppm)

5510 5630

鋅(ppm)

24.5 31

鎂(ppm)

2523 1970

磷(ppm)

4670 4570

維生素E(ppm)

38.2 24.4

葉酸(B9)

Ug/100g

236.4 184

硒(ppm)

0.31 無資料


帶殼 V.S. 脫殼

紅藜本身含有天然的植物抗菌劑-皂素具有微苦味(亦存在於黃豆、人參...中),洗滌時會產生自然泡沫,苦味隨著泡沫洗去可減少,建議喜歡苦味較淡的朋友,選擇『脫殼紅藜』或『藜麥(大多數皆脫殼)』享用。重視養生的朋友,則建議將「帶殼紅藜」加入米飯或料理中食用,攝取帶殼紅藜的完整高營養–抗氧化的總酚、甜菜色素、SOD(超氧歧化酶)與γ-胺基丁酸。

此外,皂素雖可吸附與降低壞膽固醇,但若過量攝取則會對紅血球帶來不良影響(紅藜過量標準維超過3個米杯以上),任何營養食物,建議都適量食用即可。





尋覓你喜愛的五穀雜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