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LINE好友,領取3%新朋友援農購物金
馬上領取→

棗到了!臺灣優質紅棗,不踩雷又吃得安心的選購妙招

識食

紅棗具藥食兩用的身分,煮紅棗飯、泡茶、燉雞湯都能添上溫潤的甘甜味。(照片提供/謝富羽)

(採訪整理/趙敏 專業分享與審稿/中華民國中藥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名譽理事長馬逸才、苗栗公館棗農謝富羽)


紅棗具有藥食兩用的身分,是臺灣人生活中食補不可或缺的角色,無論是煲湯、泡茶,或是冬令進補,總能添上溫潤的甜味。紅棗味甘性溫,含有維生素C、醣類、鉀、鈉、鎂等營養。然而,市售充斥難以確定產地的紅棗,消費者要怎麼買得安心、吃得健康?

9成5紅棗來自中國,產地與氣候造就差異

根據中華民國中藥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名譽理事長馬逸才指出,臺灣市售的紅棗產品中,9成5來自中國。約2、30年前,臺灣進口的多是河北滄州的紅棗(肉棗)或河南鄭州較小顆的雞心棗,因為環境改變,河北的紅棗移到新疆種植,品質非常好,漸漸的,中藥商就以進口新疆的紅棗為主;至於河南鄭州的雞心棗因產地蓋了工廠,逐漸退出主舞台。

馬逸才說,新疆的若羌紅棗(灰棗)及和田紅棗(駿棗)顆粒大、含水量不像河北的紅棗那麼多,而且肉質甜,具有彈性,成為近來中藥市場的主流。相比之下,早期常見的河北滄州紅棗由於含水量高、不易保存,現今比較少進口。





國產紅棗可提供鮮果和果乾,吃到在地新鮮風味

雖然紅棗乾是以進口為主,但臺灣並非完全沒有栽培紅棗。苗栗縣公館鄉是全臺專業生產紅棗的地區,9成國產紅棗來自於此,種植歷史超過百年。謝富羽是在當地栽培雞心棗的農友,他指出,早期先民從廣東帶來紅棗種植,最初是當成圍籬,後來發現公館這一帶有後龍溪沖刷出來的平原,土壤層薄,適合耐貧瘠的紅棗生長,加上夏天有溪流,夜溫較低,剛好符合紅棗這類落葉性果樹所需的條件。

苗栗縣公館鄉土壤層薄、夜溫低,符合紅棗這類落葉性果樹的生長條件。(照片提供/謝富羽)


因中藥商從中國進口須考量運輸與保存的便利性,市面上販售的中國紅棗多是紅棗乾,臺灣則是紅棗乾鮮果都可以供應。「老一輩的農民說,大約7月中下旬、節氣大暑的紅棗是最好吃的。」謝富羽說,新鮮紅棗清洗後可直接當水果食用,也可製作成沙拉、涼拌菜等消暑料理。

挑選鮮果紅棗時,建議觀察果皮是否緊實飽滿、光滑、顏色翠綠帶有部分紅色斑點。謝富羽提醒,如果看起來偏暗紅或咖啡色,可能是被東方果實蠅寄生;表皮如果皺皺的,可能是沒有儲存好,導致脫水,口感也不佳,應避免選購。

挑選鮮果紅棗時,建議觀察果皮是否緊實飽滿、光滑、顏色翠綠帶有部分紅色斑點。(照片提供/謝富羽)




優先選購農殘、重金屬殘留檢驗通過的產品

不少消費者擔心紅棗可能經過燻硫或有農藥殘留、重金屬殘留等問題。馬逸才指出,臺灣目前對於進口中藥材的檢驗相當嚴格,在邊境和市售都會檢驗;如果不慎買到燻硫的紅棗,用約攝氏60度的水浸泡半小時,經過2、3次清洗,可降低殘留量。

為了幫消費者把關,〈直接跟農夫買〉合作的農友謝富羽以無農藥、生物防治的方式栽培紅棗,團隊也親訪認可,提供農藥殘留未檢出的報告給消費者參考。謝富羽在種植期間每棵棗樹都吊了黃色誘蟲黏紙,降低東方果實蠅的密度,並以生物防治藥劑枯草桿菌噴灑植物葉片以防止銹病,減少真菌傳播;另也定時將土壤送檢,針對土壤狀況精準施肥。無農藥、好品質的紅棗甚至獲得香港中醫師的認可,進而向他採購。




好品質的紅棗乾怎麼挑?專家教你5招

紅棗乾能入藥和入菜,可說是最常見的形式,但是市面上從產地到包裝等差異極大,該怎麼挑才好?馬逸才分享5招:

1.摸觸感:摸起來應該乾燥、輕捏有彈性;如果摸起來軟軟的,表示含水量過高,容易發霉。

2.察外觀:天然紅棗的顏色應偏暗紅,如果色彩過於鮮豔、偏橘紅色,可能經過燻硫。

3.聞氣味:如果聞起來有刺鼻酸味,可能經過燻硫。

4.看標示:選購時應留意產品是否有明確標示,包括產品名稱、重量、產地、廠商名稱、廠商資訊、製造日期、有效日期等。





這樣保存紅棗,避免潮濕與高溫是關鍵

紅棗乾怕遇到濕氣後變質,買回來最好放冰箱冷藏,溫度可介於攝氏0~5度之間;假如冷藏空間不足,也可以冷凍保存。馬逸才解釋,紅棗表皮如果出現白霜、變得太硬,多半是冷凍造成的自然現象,退冰後並不影響品質。

國產新鮮紅棗在產地採摘後,農友會分級,淘汰壞果、區分大小顆,包裝好放入冷藏後出貨。謝富羽提醒,消費者買回去應直接放冷藏,建議在一週內食用完畢,才能享有最佳風味。





紅棗料理變化多,高風險族群攝取不過量

紅棗用途多元,無論是讓人一口接著一口的紅棗飯、溫潤順口的桂圓紅棗茶,還是寒冬裡暖胃的紅棗雞湯,都非常實用及討喜。

雖然紅棗營養豐富,在中醫典籍記載能安神、調理身體虛弱或氣血不足,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多吃。馬逸才提醒,紅棗含糖量高,每日建議攝取量約為10~20顆,燉湯時的使用量則以5~10顆為宜,避免造成身體負擔;糖尿病病人、脾胃濕熱或體質易上火者,或是身體正在感冒與發炎期間,則不建議過量攝取。這些小提醒,希望幫助大家能正確選對棗、用對棗。

紅棗可與桂圓或枸杞一起煮茶,無論熱的還是放涼都很好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