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林百果山天養百年龍眼樹,低頭見生態!
永親與淑芬的龍眼園位於彰化員林的百果山脈上,當地氣候溫暖,開花期正好在梅雨季前,可避免雨水打落花苞,當雨季來臨時恰好為果實生長期,足夠的水分讓果實生長飽滿,非常適合龍眼生長。漫步在龍眼園,我們發現部分撐起茂盛枝葉的龍眼樹樹幹竟是中空,原來是屹立百年的老樹!永親說從父執輩開始這片龍眼園便交給老天養,這裡最多的生物就是蚯蚓,語畢我們就看見遠處的黑冠麻鷺正低頭穿越厚厚的落葉有機質,與蚯蚓上演拔河戲碼。50年炭焙手路活,遵循古法慢焙,粒粒皆辛苦
「從小我就跟著爸爸學習焙炒龍眼乾,如今一晃眼就是一甲子歲月!」永親緩緩說道。每年7-9月是家裡最忙碌的季節,採果、人工剪枝後,再來就是不停火煙燻,平均每4小時需將龍眼分層裝桶、移出大灶,再依照每桶順位重新鋪上培灶,讓龍眼均勻受熱。經歷三天兩夜的煙燻後,再將龍眼鋪平讓籽實透水,接下來再進行二次炭焙,確保低含水不質變。炎夏中一家人揮汗看顧著近乎90度冒著熱氣的磚灶,卻仍堅持穿上薄長袖、戴帽子,避免汗水滴落造成衛生疑慮。如此悶熱、汗如雨下的炭焙流程可是件無敵磨人的苦工啊!也因此能堅持下來、守著這項技藝的村里人早已寥寥無幾了,傳統技藝正逐漸失傳!桂圓是傳承記憶與思念的載體,讓小鎮持續飄散炭焙香
我們好奇從鞋業退休後的永親為何願拾起這份「苦差事」!他爽朗笑說:「閒閒沒事也無聊,我就帶上龍眼乾去山腳下邊賣邊交朋友。」在過去,物質缺乏的農村將桂圓視為補品,家家戶戶在龍眼季都會生起火、慢焙這一年一收的珍品。看著那長輩傳下來、已從最初土窯改製成如今的紅磚窯,上頭還鋪著傳統壓一挑一編法的竹編床、一旁擺放用來盛裝龍眼的竹編籃,與架在牆上用來摘採巨木龍眼的竹梯,這些都是先民取之自然、用於自然的智慧啊!想到永親與淑芬為讓小鎮持續飄香,用心守護老樹與古法技藝,捧起農友厚實雙手遞來龍眼乾的我們,心中有著滿滿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