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該如何在最佳時機品嘗釋迦呢?若蒂梗附近觸摸起來微軟、或可輕易抽出蒂梗時,就是最佳享用時刻!
從部落到釋迦園,陪伴台東永續發展的佛心農夫
認識種釋迦的明揚和宜佳很多年了,和他們相聚最多的時間不是在果園裡,而是在部落孩子面前。這對夫妻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和心力在台東泰安村的部落裡,用陪伴、陪讀,來改善偏鄉隔代教養、或是孩子無人關懷的問題,他們也帶著孩子們騎腳踏車長征來訓練意志力。那時候,宜佳離開了空姐的工作,來到台東和明揚一起種釋迦。最深的印象是他們的果園像草叢,釋迦好好吃!但是每棵樹結出來的果實好少,原因是他們竟然嘗試用有機的方式種釋迦。目前我們遇過,轉有機種植就很難收成的幾大天王包括:芒果、高接梨、葡萄、茂谷柑……如果以上是天王級,釋迦大概只能用魔王級來形容。除了「佛心來的」,實在不知道要怎麼形容這對夫妻犧牲收入、還到處做志工的行徑。
草生栽培與多樣性種植,打造生態共存的自然園地
多年後再見到他們,園裡的大花咸豐草及腰,這些年兩人乾脆不拔草了,拿著特製的大鐵耙把草壓矮就好,阿Q精神造就鬆軟的土壤, 這裡的蚯蚓幸福指數應該破表。釋迦園中穿插生長的兩株檸檬樹,健康的令人意外,果然多樣性種植是避免蟲害的好方法。減藥與有機釋迦雙軌經營,兼顧現實與理想
宜佳與明揚嘗試以有機方式種植釋迦,但因收成不易,難以維生,因此另闢園區以減藥栽培的方式種植,藥物殘留遠遠低於衛福部標準(這樣的殘留量市場上很難找到)。 2024年更達到高標準的農藥殘留未檢出!無論您是購買減藥區的鳳梨釋迦、大目釋迦,或收成不易的有機鳳梨釋迦,都請讓我們一起謝謝這對有機釋迦實驗家,因為沒有他們的辛勞與犧牲,我們都吃不到安心安全的釋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