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南臺灣充沛日照的紅鬚玉米筍,口感脆嫩超鮮甜!不同於一般玉米筍多採至第四、五穗,文志堅持每株只採兩穗,這是他筍兒好吃的秘訣! 紅鬚玉米筍是專門生產玉米筍的品種,非「疏果」產生的副產品,果粒更加飽滿、鮮甜度更勝一籌!除了鮮嫩的玉米筍,嫩殼與玉米鬚也能吃呢!可切小段入菜、炒蛋,完整落實全食,攝取食物最多的營養並減少食物浪費,韓國很夯的玉米鬚茶,也能簡單的自己來上一杯。 曾在科技業打滾多年的職農吳文志,為了有更好的生活品質和健康,放棄了高薪的工作、2013年回到故鄉屏東當起全職農夫。他選擇玉米筍作為主力作品,採有機的方式耕作,並堅持每株玉米只採收口感最佳的頭兩穗,以確保品質。 除此之外,文志藉由少量分批種植來確保採收能跟得上筍兒的成熟速度。農友解釋道「玉米筍成長很快,天熱時晚半小時採收,口感就完全不一樣!」他邊說邊從田中挑出幾隻不同胖瘦的玉米筍來測試,品質果然有差。較粗的玉米筍雖仍帶清甜,口感卻有點乾硬刮口。文志大哥看我們吃的津津有味,連忙笑著阻止「別吃了,那樣的大小我都拿來餵雞」。每天都有玉米筍可吃的雞兒,真是幸福。 文志的田是週邊少數的採有機方式耕作的農田,也是動物們的綠洲。每次採收完後放水淹田,棲息在田旁綠籬上的八哥、麻雀、白鷺鷥和夜鷺,就會紛紛飛來準備大快朵頤那水淹後出逃的蟲兒,農友笑說這是「小幫手們與我的默契」。待土壤修養生息一個月後,農友才開始下一批的種植,以降低連作對土地帶來的傷害。感謝文志的用心和堅持,不只提供了優質的作品滿足大家的味蕾,更照顧了土地和周邊的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