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粄粽與一般米粒粽製程截然不同,得算準糯米與蓬萊米的關鍵比例,耗時4小時浸泡,再經磨漿、脫水、搓揉等多道工法混合製作,以成就軟Q恰到好處的米粄,相較僅使用糯米更具嚼勁。一口咬下米香四溢,米粄外皮軟糯Q潤、不黏牙,與鹹香餡料搭配出滋味平衡的客家傳統美食。 特別推薦您蒸熟後稍微放涼再食用,粄皮會更加Q軟彈牙唷!
另外米粄粽有兩層粽衣,外層麻竹葉、內裡香蕉葉,精巧的搭配能降低沾黏,更帶出蒸熟後的田園飄香。
傳承客家粽美味,調整油鹽比例更養生
生產夥伴張美慧是客家媳婦,多年前返鄉花蓮鳳林,本著喜愛傳統美食的心,和小嬸一起向婆婆學習各種傳統客家美食,創辦<花東粽穀>致力推廣客家米食。理工背景出身的她,做起事來實事求是,透過反覆秤量及詳細步驟紀實,將傳統手藝用精準資料完美傳承,保留手作溫度的同時更確保品質穩定。更因應現代人養身需求,調整油鹽比例,成品清爽不油膩!精細對待加工、製作環節,職人精神嶄露無遺
<花東粽穀>的加工區乾淨整潔井然有序,負責包製的媽媽們全程配戴口罩、網帽,地板刷洗消毒更是每日必做;包材部分,以冷凍專用包裝袋密封保鮮,綿質粽繩以天然食材如梔子花、紫米染色,或分顏色,或綁雙條粽繩作為口味識別,就是不用塑膠繩,處處為消費者著想。美慧分享到:「雖然很累,賺得也不多,但我是做我真心喜歡的事情,它(花東粽穀)就是我的夢想~」所謂職人精神與對飲食的熱情,在美慧身上嶄露無遺。用雙手讓客家米食文化代代相傳
位在花東縱谷中段的花蓮鳳林,是台灣第一個取得國際慢城認證的客家庄小鎮;在這裡緩慢生活的客家人,保有純樸踏實的農人精神、對土地環境的友善敬畏,以及精湛米食手藝。美慧說,婆婆的好手藝來自她的婆婆,她也期許能用自己的雙手,將客家米食再傳一代!<直接跟農夫買>團隊拜訪當天,一位正在包製艾草粄的奶奶說:「我的孫子們齁,都很喜歡吃我做的粽子和粄哦!」這份充滿自信驕傲的喜悅,願能透過這一道道客家米食,傳達給你:)※本產品含有大豆製品,不適合其過敏體質者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