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糯米又稱紫米,擁有鐵質、花青素與各種維生素營養,可當作正餐與白米一起煮食,增加香氣與嚼勁,又能做成麻糬、紫米紅豆粥等點心,「暖呼呼的!」男女老少都喜愛。 在「台灣母親之河」濁水溪北岸,「黑水」沖積而成的黑色土地- 溪州,這裡有台灣第一條官方設置的人工水圳,源源不絕地將飽含有機物的溪水引入農田,滋養了豐饒的農產,溪州的詩人吳晟老師,挖起水圳裡的黑色泥巴說:「這些在農民眼中珍貴無比的黑土,讓我們這邊種出的米吃起來是QQ的。」黑水、黑泥孕育了雲林與彰化十幾萬公頃的良田,成就了「台灣榖倉」,母親之河餵養了所有的台灣人。作家吳音寧女士,這幾年全心守護家鄉的環境土地與農業,推動成立了「溪州尚水友善農產」,2013年起展開「水田濕地復育計畫」,以「最熱血」的契作方式——不計產量,以耕作土地面積保價收購,鼓勵農民在沒有收成量的壓力下,不使用除草劑、化肥、農藥,採用對生態有利的耕作方式,復育生物多樣性;並且和農委會特有生物中心的研究團隊合作,長期紀錄水田生態,從最根源的產地展開「農業革命」! 十幾年務農資歷,在當地被稱為紫米達人的謝健志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保證契作的農友,受到這群年輕人「最熱血」的影響,他開始採用友善土地的耕種方式來種黑糯米,雖然產量瞬間減少5~600台斤,但他驚訝的發現改農法後,附近有用藥的農田反而蟲比較多,無用藥的黑糯米因為稻葉纖維變粗反而蟲不愛吃了,拉大間距增加通風也讓病害甚少發生,成了健康壯壯的黑糯米;問他對於「最熱血」年輕人的看法,他說:「既然她們都這麼衝了,我只是稍微改變一下而已,希望她們能賣得好,不要讓她們虧太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