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濕地聞名的台南官田,當地土壤為黏土,除了土壤肥沃以外,更能鎖水,除部分田區以全年維持水田種植四角菱之外,多數菱角田區與水稻輪作,採一期水稻一期菱角、冬稻夏菱的輪作模式,其中部分田區水稻播種上採取直播法(以種子播種而非秧苗),為避免剛播下的種子被鼠類及鳥禽吃掉,有些農民迫於無奈會於田埂上撒播浸泡農藥的稻種,導致池邊野生動物誤食、中毒。
而四角菱田區,因較難與稻米輪作,整體經濟效益較低,故農民種植意願不高,目前友善大地合作之農場,以友善土地方式種植,更顯珍稀。
菱角生長拓葉時期,正好是保育類水鳥-水雉的築巢期,水雉常棲息在菱角田間,並在菱角葉面上築巢繁衍後代。因此耕作期若噴灑農藥,會使藥物停留在水雉食物上,造成水雉體內慢性累積毒素、死亡。
數年來,友善大地在林務局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共同合作下,成立生態教育園區、輔導農業轉型、擴大友善契作,與推動友善水雉的生態種植,讓保育議題逐漸為大眾所知。合作夥伴種植全程採無農藥、無化肥與除草劑,肥培以植物粕類有機肥及農家自行培育EM菌;病蟲螺害防治,主要使用苦茶粕、蘇力菌及枯草桿菌等微生物菌劑;網藻、浮萍、水蘊草、粉綠狐尾藻……等各式水生雜草就只能使用人工一區一區的撈除了。因為這樣友善生態的種植環境,不只水雉,台北赤蛙、彩鷸、鉛色水蛇等各種保育生物也願意留在這片濕地。
友善大地是由一群有著「台灣重回美麗有機島」共同願景的夥伴,自2010年起,以故鄉官田的6分地為起點,推廣無農藥、無化肥、無除草劑種植,鄰近的農人陸續加入,目前已有近40公頃的面積。2011年成立友善大地社會企業,分享有機耕種、與農友產銷契作,目前已合作了約50家的友善耕作農場,散佈在台灣各個角落,期許台灣能一步步重回美麗的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