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藕粉含豐富營養,如維生素B、C、鐵、鈣等,有益止渴助消化。 家銘的蓮藕粉,以繁複流程,歷經去藕節、清洗、絞碎、洗澱粉、排水、去沙、瀝乾、刨粉、日曬等,耗時4~5天才能製成。10~12斤的鮮藕,僅能產出1斤蓮藕粉,因此非常珍貴!與黑豆豆茶、有機粉綠豆同為夏日消暑好食材;秋冬還可與有機仙草熬煮仙草藕粉羹,滋補養身。 以手工刨削成片狀,是白河傳統特色,沖泡食用,可嘗到西米露般Q彈口感,可製作涼糕、或用於燒 仙草 及料理中的勾芡,滿足多種飲食與健康需求。*延伸閱讀:蓮藕粉只能做甜品?鹹食入菜也美味! 家銘原先在外地工作,因媒體報導有商人以廉價澱粉混入藕粉,低價流通全台,造成白河當地產業重大衝擊,使他開始思考如何從產地推廣,讓人們吃到真正好品質的食材。伴侶汶樺很認同他的理念,於是攜手回白河老家開始務農之路。 兩人堅持不用除草劑,截至2019以無農藥方式栽種 鮮脆蓮藕 。目前蓮藕粉田區,僅有小部分因小黃薊馬啃咬較嚴重,家銘會於採收前四個月,以極少量安全用藥,確保蓮藕順利生長,每年確實達到農藥零殘留標準。 由於老一輩認為“把草除乾淨才是真正管理好田地”,他們遇過地主,因擔心雜草叢生,而不願出租。尋找一大片無污染土地不易,只好將蓮田分散各處。國內因缺少蓮藕栽種技術交流,除了定期在苗栗農改場學習外,好學的兩人也經常到日本、大陸,觀摩當地的蓮產品產銷模式,並回到自己蓮田中做改良。從農業門外漢,一路到獲選百大青農,這對七年級生伴侶,總是辛勤地自我學習。 蓮田中,除了有螢火蟲出沒,還有許多蛙類獻唱熱鬧的田園交響曲。冬天甚至有從上游水庫游下來的鱔魚過來拜訪。草生耕藕的方式,帶給生態和人們,一個更自然健康的循環。家銘將自己的經驗,分享給當地有相同理念的農友,並用契作方式收購他們的作物。希望好事大家一起做之外,更希望吸引更多人回鄉復耕,重現記憶中,白河蓮花遍地盛開的美麗榮景。